感的词汇连在一起的。
陈志雄和他的事业,直接对当时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然而,这种存在,又绝非个案。
在安徽,一个自称“傻子”的农民,炒瓜子同样炒出了“雇工问题”。
他叫年广久,42岁时炒瓜子有了口碑,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两三千斤瓜子。
忙不过来时,便陆续请来一些无业青年当帮手,到1979年秋天,居然就有了12个帮工。
可是,“傻子”怎么可能是剥削阶级呢?
他平生只会写五个字,分别是“年广久”和“同乙”。他7岁就在街上捡烟头挣钱,9岁当童工学徒经商,十几岁接过父亲的水果摊开始维持生计。翻看他的履历,明明就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放眼全国,眼下个体户已经相当多了,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的都有。
雇工问题如何处理,也困扰着高层,因为这既是民生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直到1981年,上面才算是对这事儿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认为陈志雄可以跨队承包,也可以雇工,雇工也不算剥削,因为他的“收入比其他人高,主要是多劳多得,是无可非议的”。
这算是对雇工问题讨论的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并没有彻底解决“雇工问题”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