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的时候,双方就发展中英街商贸业达成共识。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之下,中英街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港岛那边生产的商品大量的涌入大陆,如布匹、方便面、雨伞、味精、香皂、裙子、丝袜等生活必需品。

    虽然单件利润不高,但需求量大,商家瞄到商机,纷纷拥入中英街。尤其是布料,当时有布商一天就能卖光一大车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有30多万。

    随着入驻的商家越来越多,中英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84年开始,这里日均接待游客3-4万人,巅峰时期每天客流量能达到10万人,年销售额更是高达16亿元。

    如果能早点将这个项目落实下来的话,这对于目前萧条的港岛经济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刺激。

    而且对于鹏城以及粤省来说,这也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毕竟商业一旦做起来,税收也就有了。

    姜世英虽然没有李毅那么强的经济敏感性,但毕竟在地方上待了这么多年,也知道一个口岸型商贸区对于地区经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