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的问题。
面对困境,601所、606所和612所都意识到,相互指责无济于事,唯有团结一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宁本想直接表态,但见对方的表情后选择了沉默,只是轻轻点头。这反而让他不再为如何向杨知书提出请求而烦恼。
当提到许宁的名字时,那人立刻转头,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老杨,这就是我跟你提到的小许,许宁。”杨知书向阎伟忠介绍道。
阎伟忠目光一亮,热情地说:“小许同志,早就听杨总提起过你。
八三工程的技术革新,竟是由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主导,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面对赞誉,许宁谦逊地回应,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阎工程师,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为荣幸。”
在重生之前,许宁就听说过阎伟忠的大名。
曾经在一次严肃的会谈中,对方虽然与许宁握手,但脸上的忧虑并未消散。
阎伟忠担心他一时冲动做出决定,未充分评估未来挑战,尤其考虑到wp14发动机本身就存在稳定性问题。
因此,会议结束时,杨知书提议派遣进气道团队和606所的代表前往阎良基地,与正在密集测试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团队协作,以获取更多数据。
涡扇6发动机的研发之路同样充满波折,经历了多次启动与暂停,研发目标和地点的频繁变更,最终随同歼9项目一起被搁置。
与之相比,为八三工程配套的涡喷14“昆仑”发动机,则是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发并成功装机试飞的航空发动机。
它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动力系统自主产权上的突破,尽管性能平平,但意义重大。
面对如此复杂的挑战,阎伟忠对许宁说:
“小许,在做决定前,我要先给你打个预防针。”
“涡喷14是我们首次全面尝试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基础薄弱,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自己的选择。”
杨知书补充道:“动力联合攻关小组将在后天确定前往阎良的人选,请到那时给出你的最终决定。”
“我记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