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的要求极高,特别是像涡喷14那样的带有气膜孔的叶片,加工起来非常复杂。然后还有……”
随着钟市强继续列举,许宁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许宁急匆匆地赶往410厂,目的有两个:
一是了解国内航空发动机的生产现状,为未来做准备;
二是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之前在01号原型机试飞时发现的两台涡喷14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的情况。
如果只是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或许可以归结为喘振前的征兆。
但令人担忧的是,包括03号原型机在内的所有测试机型都出现了类似问题,且波动程度各不相同,这表明问题可能源于制造过程本身。
尽管通过将涡喷14的喘振裕度提升了25,理论上已足够避免喘振发生,但这还不够理想。
提高喘振裕度相当于增加了性能安全余量,而若能进一步稳定发动机运行状态,则可以在不触及理论极限的情况下,释放更多潜在性能。
经过改进后的涡喷14拥有更大的性能潜力,因此找到并解决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非专业于机械制造领域的许宁而言,直接定位问题所在并不容易。
他离开车间时已是深夜,仍未找到答案,只能寄希望于后续测试或小批量生产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解决方案。
幸运的是,即便需要调整生产工艺,也不会影响当前的工作进度。
几天之后,在晨光初照之时,一架灰色涂装的运8运输机缓缓降落在112厂北陵机场。
机上载着编号010001的涡喷14原型机,它承载着606所乃至整个八三工程团队的梦想。
该发动机不仅成功下线,而且相比原始研发减轻了110公斤,总重降至1040公斤。
虽然减重看似不多,但对于追求极致轻量化的航空工业来说,这样的进步意义重大。
即使其他方面保持不变,仅凭这一点也足以让涡喷14迈入新的性能层次。
这次改进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并不是减轻了一点点重量,而是减重110公斤,绝对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既然这个“小礼物”都这么让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