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许宁感到有些乏味。
“对不起,歼-8-3,但我现在更倾向于歼-11了。”
他心里默念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当然,手头的工作依旧需要完成,更何况这也为接下来的任务打下了基础。
随着机翼研发和航空动力这两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得到解决,许宁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将逐渐减少。
接下来经过一系列试飞测试后,技术定型、00批次生产和装备等工作将按计划进行。
预计从明年起,他的工作重心会转向第三代战斗机型号。
虽然目前华夏的航空制造业能够应对像歼-8这样的二代机型,但对于第三代战机及发动机的全面自主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意味着许宁将来不仅要加强与研发院的合作,还得深入参与到制造环节中去。
在宽敞的总装车间里,摆放着两架未交付空军的歼-8b以及三架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歼-8-3原型机:
一架已完成改装,另一架等待新引擎安装,最后一架则大约完成了50的组装工作。
“现阶段,我们的组装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定位方式,但零部件的生产已经开始尝试与601所的数字研发团队对接,简化了从图纸到实物的过程。”
何明边说边带着许宁来到二层的一个观察台上。
“过去几个月里,姚博士和林工程师一直在帮助我们整合数字化研发与总装流程。
一旦进入量产,我们将引入自动对接和数字化测量等新技术,以提高效率。”
这段经历让许宁对未来很是期待,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
“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产量。我们手头的订单太少,平均一个月连一架新飞机都造不出来。即使手工装配,大部分产能也只能闲置,数字化总装的优势根本无从体现。”
何明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着,仿佛在强调他的担忧。
车间内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回声,似乎也在为订单不足的情况作证。
“其实,订单少不仅影响工厂的收益,还可能拖累产品质量。”
何明继续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