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就需要团结常委。
而县常委之中,共有单数的常委。
这些常委掌控着全县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常委只负责单一的项目。
如同以前那样的百里侯的情况,是不存在了。
县委书记虽然是县城最大的官员,但是也要受到县长制约。
每一次县里进行超过百人规模的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开会。
开会的目的不是沆瀣一气。
而是要进行争取。
县委书记和县长是天然的竞争对手。
县委书记主要负责的是监督官员。
而县长却是当地治理县城。
县长想要更进一步,就需要争取县常委的支持。
而县常委的支持,又意味着县长和县委书记在当地的权力份额。
又因为只有单数数量的县常委,所以一旦进行投票,就势必会发生谁高谁低的情况。
所有提案,必须超过三分之二的支持才能生成。
如此一来,少数服从多数,事情也就确定了最终的结果。
当然,县委书记有着一票否决权。
可一票否决权不是随便乱用的。
每个县委书记五年的任期之内,每年最多使用三张。
而一旦使用了第三张一票否决权,那么这名县委书记就会被调离当地。
而一旦两位县委书记或者县长调离当地,那么高一级的市级领导,就会派遣调查组下来审查。
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就会严重惩处。
甚至具有重大问题的,还会直接判处死刑。
这一整套的流程下来,对于三人来说,简直堪称折磨。
汉随秦制。
虽然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如今的东汉朝廷已经有一套能够运行的管理架构了。
但是显然,这种管理架构,是不如太平道的。
然而问题就在于,三人中,荀彧是士族出身。
什么是士族?士大夫阶层。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