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樱,阿樱!看,这样是不是调好了?”村长家里,苏家人在忙活。
苏家人最先干完地里活,因为他们人均耕地最少,劳动力最多。
没了小秦氏、苏荷两个搅屎棍拖累,两天时间就把种播完,水浇上。
沿着地边扦插不少桑树枝,来年正好养蚕。
十九缸的粉早已晒干,苏樱带着家人来做粉条。
“嗯嗯,不错,就这样!”苏樱看了看煮的羹汤,“倒出来晾凉就可以把生粉掺入揉成团,记得配比,别掺多了,也别掺少了!”
“省的、省的!”众人七嘴八舌的,吵的苏樱脑瓜子嗡嗡的。
少年们这些天早上都有起来晨读温习课本,这会儿也来学做粉条。
碾粉、和面、擀面这些体力活儿都是少年们做,杜氏、韦氏负责下锅煮,捞起来放冷水中冷却。
苏樱、苏绿带着三个小豆丁理顺晾晒。
老太太看看这里又看看那里,最后看到满院子一竿一竿挂的满当当的粉条,心里美得不行,好有成就感。
两天后所有的粉都加工完毕。
又将晒干的粉条收下来,分成一小扎一小扎用麻线捆扎起来。
整整齐齐码放,装了八九个箩筐。
“呀,这么多!”陆续有播种完的村民来帮忙,却不想苏家已经干完。
看到满地摆着装满粉条的箩筐,每个人心里满满的,感觉自己是暴发户。
“是啊!这些粉看着多,其实并不多!顶天不过二百斤!”苏樱笑道。
晒成粉条后比较占位置,一个箩筐装不了多少。
“都弄完了?”村民们见大缸子都空空的,“走,再去挖些!”
还有几天交货,赶一赶还能做一批出来,没人舍得浪费时间。
地里还有人在播种,山坡上则是挖蕨根、葛根的人。
“唉,这里挖到一颗大的,快来!”有人挖到肥大的粉葛,欢喜的喊着。
“哪里?哪里?”其他人一听全都聚拢过来,“我的天,好大一根,快!”
几个力气大的汉子跳到坑里用手刨,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苏樱没去,而是跑到地头,似乎在找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