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年施肥、深耕,生地养成熟地,才有产量,前提是风调雨顺。
书生坐在窗明几净的校舍,想当然的,忽略天时、虫害等不可控因素,脑袋一拍,落笔就是至少增产五成。
轻飘飘一笔,却是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劳一年,增产一两成农人都欢喜的很。
农人最想增产,这样他们才能有饭吃!
“是!目前长势良好!待收割后可大力推广!”苏步成回道。
“水田养的不错,这么多,看你们村这架势,铆足了劲,明年定要产量翻番!”
胡县令看着坡上成片成片盛满水的水田,胸中豪气干云。
全县都这般蓄势待发的话,六七月份将是第一波,十月、十一月是第二波。
想想那丰收的场景就激动人心。
“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等那一天!”苏步成也叉着腰,仿佛面前的田里稻穗低头,等待收割。
“苏先生不愧是长安县令!蛮荒之地这么快就出成效!”胡县令由衷赞叹。
自己治理十几年,不如人家半年!惭愧惭愧!
“全仰仗胡大人全力支持!荒沟村感激不尽!”苏步成分得清大小王,没有飘。
“早些结识苏先生该多好!梧县百姓也能早日受益!”都是官场人,自然知道相互抬轿。
一行人走走看看来到苏宅,远远便见到新盖好的苏宅和校舍。
新苏宅是全村最好,也是最宽敞的宅院,村里接待贵客的首选地。
紧赶慢赶,校舍和苏宅一个月前盖好,夹壁墙,茅草屋顶。
室内、室外刷上石灰,亮堂堂的,在黑风乡算头一份儿。
连着几晚上用火盆烤干,就热闹热闹闹搬进新居。
没啥家具,就那些竹床、竹饭桌、竹凳子,不够的以后慢慢添置。
旧宅子也没浪费,苏樱将每间屋子都平整、夯实,刷了石灰,还让王三郎他们打了好些木架、簸箕背着。
开春作养蚕的蚕室。
旧宅的厨房都有用,可做生产小吃食的厂房。
孩子们也搬进明亮的校舍,终于不用在寒风中,坐石头上读书!
尽管竹子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