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宣府的一切城防工作。
所有的宣府军,都被要求立刻解除所有武装,接受徐昌的调查。
这一步,就是要找出那些参与兵变之后,又投降的宣府兵。
于此同时,汪直也率领着西厂的番子,还有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开始清查宣府的军务。
清查的内容,包括宣府士兵的具体人数,武器储备,粮饷去向,宣府各级军官的家财状况。
不查不知道,一查下来,宣府的情况简直触目惊心。
按照户部和兵部的数据,从成化十九年开始,每年运往宣府的武器装备,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此刻宣府的武器库里的装备,只能说勉强够用而已。
弓只有九万张,箭只有二十一万支,火铳只有四万把,长刀共十三万把,战马只有五万余匹……
这点装备,去武装一个十几万人的边镇军队,简直是杯水车薪!
而且宣府的名册上,明明记载着有十一万两千余名官兵。
但现在宣府里面,算上那些已经被杀掉的叛军,也才刚刚只有七万人而已。
再加上在土木堡,被朱祐樘处决的两万杨通亲兵,宣府兵也才九万人而已。
杨通谎报人数,吃两万人的空饷。
光一年,他就要平白吃掉将近三十万白银的空饷!
同时,通过对底层士兵的走访,汪直才发现了另外一件让人后怕不已的事情。
宣府拖欠底层士兵的粮饷数额,已经到了一个天文数字了。
明朝规定,每一位边将士兵,每年的军饷大概是一年二十四石粮食。
其中必须保证一半以上的粮食实物发放,剩下的粮食将会折色成银两发放。
在明朝,对于普通老百姓和士兵来说,粮食要比白银有价值多了。
底层士兵都愿意拿粮食,折色成银两纯粹是没有那么多粮食,被迫做出的妥协。
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每年士兵应该到手十二石粮食,和七两白银。
但实际上,从成化十九年开始,底层的士兵每年就只能收到八石左右的粮食,四两左右的白银。
每一位士兵,一年就被拖欠了四石粮食和三两的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