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边镇。
杨洪家里,除了不能带兵的媳妇,闺女,老妈子之外,剩下的能上战场的,都给提拔成了边镇军官了。
至此之后,杨洪彻底地掌控了边镇的一切军务。
史称:杨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印,一门三侯伯。其时称名将者,首推杨氏。
用一门三侯伯,来夸赞杨洪父子兄弟的功劳。
不过杨氏一族,在天顺年间,并没有被英宗皇帝清洗干净。
杨通的几个堂兄,杨能和杨信等人,依旧活跃在边镇上。
他们的后人,也都在各个边镇,担任要职。
至于英宗皇帝为什么没有将杨氏清洗干净,一是因为杨氏当时已经势大,掌控了边镇防务,英宗皇帝不好下手。
二是因为,杨能是英宗皇帝复辟的有力支持者!
没错,杨能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和石亨一起,又叛变了!
这一次,他们叛变的就不是英宗皇帝了,而是叛变了于谦。
他们叛变的原因,还是因为和于谦的利益分配不均。
于谦一个江南人,在掌控大权之后,肯定是多偏向江南的。
他和杨氏这些北人,利益并不相同。
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和人,势力和势力之间的关系,永远都在随着利益而发生变化。
所以英宗皇帝复辟之后,第一时间夷了于谦三族。
而杨能非但没有被清算,反而还加官进爵,擢为右军左都督,兼宣府总兵官。
就这样,杨氏躲过了天顺年间的清洗,深深扎根边镇,开支散叶。
朱祐樘现在要诛杨通九族,那就是要彻底清洗边镇杨氏一族。
这样一来,所牵扯到的人,就太多了。
东厂的番子在宣府里四处出动,缉拿一切拥有杨氏血脉的族人。
惨叫声在宣府此起彼伏,这群在宣府作威作福数十年的杨氏族人,
刘瑾则是亲自回到军牢里,将一摊烂肉一般的杨通,抬到了校场上。
当然,他也没忘记带上徐溥和刘大夏,这两位尚书大人。
当杨通被抬到校场上时,校场上叛变的军官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