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大差不差。
从前朱祐樘就不太相信这种糊弄鬼的说辞,现在亲身经历了大明皇帝与大明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利益争夺之后。
对这种一眼假的说法,更是连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先不说就以朱允炆那种,被文官养出来的软弱性格,能不能逃出南京城。
就假如朱允炆真从戒备森严,满城官兵的南京城里,悄悄跑了出去,并且顺利坐上了下南洋的船。
从时间上来说,也完全对不上啊。
朱允炆是洪武三十五年失踪的,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
若是真为了秘密找到上任皇帝,需要大张旗鼓地准备这么长时间,然后搞得全世界皆知吗?
难道朱棣是想把他起兵靖难,夺了自己侄子皇帝之位的光荣事迹,宣扬到全世界所有国家吗?
而且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从永乐三年一直下到宣德八年,其中跨度将近三十年。
朱棣的皇位都已经稳如泰山了,还找那废君作甚?
朱棣是带着兵,在一众勋贵将领们明里暗里的资助下,真刀真枪地将朱允炆从皇位上打下来的。
朱棣能成功登基,是全天下所有武将共同的愿望。
朱允炆大力提拔文官而压制武将,这些武将巴不得早点掐死朱允炆。
哪怕朱允炆回来了,会有任何将领士兵为他卖命吗?
朱允炆的存在,能给朱棣的皇位,造成任何威胁吗?
朱棣又不是那做贼心虚的康麻子,听到朱三太子的名头,就害怕地睡不着觉。
朱允炆九成九是死在了南京皇宫里,那一场大火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朱棣也不想担一个杀侄夺位的骂名。
朱棣下西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赚银子。
什么宣扬国威,震慑四夷,开疆扩土,万国来朝,不过是捎带手的事。
满朝的文武百官,都被朱祐樘这突兀的笑声,给震慑住了。
他们悄悄看向朱祐樘,身上冷汗涔涔,汗水缓缓滴落。
跪在地上的章宁,更是浑身抖如筛糠,惶恐不已。
冷汗已经打湿了他的后背,他心中无比后悔,为什么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