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接近千万人民币。
书桌上除了常见的文房四宝外,还有一个精美的翡翠雕刻,“花果鸣虫兽耳衔环瓶”。
这件艺术品不仅材质稀有,而且工艺精湛,价值连城。
然而,最吸引大家注意的还是高兴送来的那副七言行书对联:
【祖述家业先以敬让,覃思旧制稽之中和】
落款是“进之三兄大人正,叔平翁同龢”。这份礼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
翁叔平,这位同治光绪年间书法界的翘楚,如今他的墨宝愈发稀有。翁老爷子捋着胡须,看着作品频频点头,显然很是满意。
一旁的汪大师也加入了讨论:“这字中和之气,恐怕是取自《礼器碑》吧。没想到翁同龢写家训也要引经据典。”
“哈哈,这也正是白话文普及的意义所在……”两位老先生从作者谈到用典,从笔法聊到印章,一副简短对联竟让他们谈了半小时之久。
在场的人们,包括高兴,都听得津津有味。
高兴心中不禁感叹:难怪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对书画如此痴迷,其中学问确实深不可测。
两位长者如同解析文章一般,从对联中读出了翁同龢在光绪变法时的心境,满是无奈,还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而沈书语送上的竹雕香筒虽不及书法作品那样有故事可讲,但翁老爷子依旧郑重地将它置于案上,给予足够重视。
欣赏完礼物后,既然已至翁老书房,自然要让大家见识一番他的藏品。
除了徐悲鸿的骏马图外,墙上还挂着一幅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这是翁老从倭寇购得,价值不菲。
相比之下,郑板桥的竹石图就显得逊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