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做出决定:先让这些新加入的师兄们继续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学习,待日后自己的无人机实验室顺利竣工之时,再将他们招致麾下,正式开启共同打拼的征程。
当然啦,既然已经开始向他们发放薪酬,牟灵自然不会允许大家白白闲置。于是乎,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深藏于脑海之中的各种精妙绝伦的无人机设计图纸逐一绘制而出,并交付给师兄弟们负责具体的制作工作。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地锻炼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为将来无人机厂投入生产后的快速量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牟灵的这群师兄弟们果然也不负众望,在拿到图纸之后没多久便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雏形。看着眼前逐渐成型的无人机,牟灵的心中十分满意。
牟灵小心翼翼地递给师兄们的那张图纸,乃是第一代无人机的设计蓝图。依此图所制出的无人机,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自然难以称得上有多么先进。这是一款典型的四轴无人机,自身重量约 15 公斤,而最大起飞重量则可达 35 公斤之多。令人瞩目的是,由于大胆引入了源自后世的先进电池技术,使得该款无人机的悬停时间竟然能够长达惊人的一个半小时之久!其飞行高度上限更是高达千米,飞行速度亦能飙升至每小时 30 公里的惊人数值。然而,受制于当下相对滞后的 3g 信息技术,这款无人机的有效控制距离最远仅能延伸到区区 5 公里而已。
当无人机成功问世之后,牟灵毫不犹豫地立刻与军方取得联系,并积极寻求双方之间的合作契机。为了能够顺利赢得军方的青睐与认可,牟灵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仅精心准备了详细的技术资料,更别出心裁地将后世那激烈残酷的两熊战场之上所运用的各类精妙绝伦的无人机战术逐一整理成册,与其他相关材料一并呈报给了军方。军方在收到牟灵提交的这份详尽报告之后,反应极为迅速。他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主动找上了牟灵,并对其中涉及的各项关键数据及技术指标展开了反复且深入的核实工作。经过一番严谨细致的调查与验证,军方最终确定,牟灵所研发的这款无人机的确具备如他在报告中所述的那些强大功能。
由于军方对牟灵所设计的无人机表现出高度重视,以至于牟灵的无人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