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不能就此沉沦。因此,朝廷新政势在必行,那些不利民生的陈规陋习,必须革除。治国理政,重在人才选拔,凭的是真才实学。”
“才,是何物?能,又体眼下哪里?能让乡亲们免去沉重劳役,让国库年年盈余增长,此为才能。能确保法度公正,不让冤屈假案横行世间,也是才能。”
“能发明创造,比如那蒸汽机械,能改良农具,像红薯那样提升产量,皆是才能所在。”
“大明朝疆域辽阔,广袤无垠,可对朝堂来说,不过一纸文书,就足以令千里之外的百姓迁徙流离。要国家昌盛不衰,大明永固基业,朝堂决策不容有失。”
“一旦失误,需百倍努力来弥补;个人之误,可能导致万民遭殃。本宫不忍见苍生长久受苦,新政策当以移山倒海的决心,不改初衷,不达目的不罢休。”
宫殿内,声音激荡,久久回响。
朱标已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他内心为朱允熥的话鼓掌叫好。
但皇家的尊严让他只能保持庄重。
朱标的眼神忽明忽暗,往事和故人一一浮眼下脑海。
眼前,殿阶上的少年,已悄然间变得能够担当起大明江山的重量。
满朝文武,无一言语。
在座许多人,正如皇太孙所言,手中握有能影响百姓生活的权柄。
朱允熥接着说:“百姓对苛政恐惧,远超山中猛兽。大明推行仁政,宽厚待民,此乃良政,却总有蛀虫,对上卑躬屈膝,对下则趾高气昂,欺压无辜。”
“我大明新政,绝非苛政,对百姓而言,全然是仁政。然而对天下众多官员来说,这新政却如虎。在新政之下,没有人能逃避责任。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其功过留待后人评判。”
“这是警示,也是善意。愿诸君以此为鉴,勤勉行之。”
朱允熥话落,官员们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今天,皇太孙在大殿上,当着朱标跟整个朝廷的面,发表了他的新政观点。
皇上把朝议大事交给朱标处理,而朱标丝毫没有表现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