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盖死者的真实死亡地点,比如第一案发现场留下了几乎无法消除的会暴露凶手身份的线索,面对这种情况凶手将死者的尸体移到第二案发现场并伪装密室制造成死者死于此地的假象自然合情合理。
“第六种动机。”
楚辞笑了笑:“这种动机说起来有点牵强但也是可能发生的,那就是凶手想到了将案发现场变为密室的点子,便想动手尝试一下。这种动机完全基于凶手的自我表现欲与虚荣心,是‘为密室服务的密室’,对于警察或者侦探们来说,侦破这种密室的最大意义是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凶手的行为性格,对凶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
“第七种动机,是为了隐藏真正的密室。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凶手,因为所谓的‘真正的密室’其实就是指死者在密室中死于自杀或意外,为了掩盖死者的真正死因,某人硬是把‘真密室’伪装成了‘假密室’。这一点其实和之前所讲的密室制造手法中,死者自杀但是被某人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伪装成谋杀是不谋而合的。”
“接下来是第八种,也是最后一种。”
说到这里,楚辞沉了口气。“在制造密室的过程中进行的某种行为,才是凶手的真正目的。如果凶手只进行那一种行为,会显得极不自然,所以他干脆打造出一个需要进行那种行为的密室。这个比较难理解,举个例子,比如在一起凶杀案中死者临时前吞下了房间的唯一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是死者留下的死亡线索会暴露凶手的身份,因为这把钥匙是唯一的,所以如果凶手将死者开膛破肚取走钥匙,等到案发后警察还是会因为找不到钥匙而联想到他,因此对于凶手来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凶案现场伪装成一间密室,并将死者伪装成意外死亡或者自杀,因为制造密室需要将钥匙留在房间内,这样以来便通过伪造密室这件事情掩盖了钥匙本身是死者留下的死亡线索这件事。”
“以上便是密室讲义的全部内容,也是我关于密室还有没有创作空间的这一话题的全部观点,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楚辞话音落下,全场却寂静的落针可闻。还有什么想说的…能有什么想说的?
只要不傻,只要智力没有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在这篇密室讲义的框架之下,密室题材可以说还有着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