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这一观点:万兴邦具备成长为顶尖代表的潜能。
“您们的话讲得真没错。”
“在大学求学期间,万兴邦展现出来的研究本领就令人钦佩,他也参加过不少关键性的项目,甚至和你们中的一些同事有过配合经历。”
\"稍后,我会撰写一份文件, 特别推荐他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方案。”
“老大, 虽然我不反对你打算把万兴邦收入国家级人才培养名单之中并全力扶持的做法,并且我非常支持;只是你可不可以低调一点?”
“你这样一夸奖他,反而让大家想尽办法都要把他给拉拢过去。”杨厂长大呼苦闷。
他觉得自己保留万兴邦的希望愈发艰难了——不止是一点儿,而是翻了好几番。
“周工、杨工、李先生, 你们三位都是科研圈子里的大佬级人物。”
“我委托诸位拟定一份详尽的培育计划,重点在于培养万兴邦, 努力让他成为一位改时代的领导者。”
显然,上层 对万兴邦满怀期待。
杨厂长无语相对,只能无奈感慨。
「果然,藏龙之地未必就能养得出真龙。」
看起来我是难以挽留万兴邦长久停留。不过短期内他可能会在我所在的轧钢厂做事。
但从长远来说,他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经验和成就时,就势必要离开这个地方去追寻更宽阔的空间,以便实现个人飞速提升。
而杨厂长并不知道的是,短短几年后,即将发生长达十年的动荡局势,万兴邦的职业发展必然要遭遇挫折。他的工作期将极有可能大大地超过预期长度。
面对领导:“放心吧, 头儿! 一定可以拟制一份切实可行的培计划!”周工以及其他人保证道。
亲手培育将来可能具有开创性的行业巨头是件激动人心之事,因此他们都对此怀揣期盼之心。
「咱们还是别再说关于万兴邦的事儿吧」。
“那么新生产线呢何时开工兴建?又应该选择哪里做地址呢?”领导转向讨论新课题,使杨厂长稍稍松了一口气。他担心大老板一激动之下会立刻要求将万兴邦召回国务院部内,如此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功。
「我提议选鞍山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