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黑明 > 第513章 闲聊时间,封建财富(1/3)
    有好几个铁汁询问大明朝的财富分配问题。

    这其中两个观点。

    一个是:知道勋贵富裕,但一直想不通他们为何富裕,明朝到底有多少金银。

    另一个持怀疑态度:文臣从来不说勋贵有钱,也不见有文臣说他们贪墨,可见他们没权,也没钱。

    可能对很多朋友来说,这的确是个疑惑。

    但对了解的人来说,这就跟草原人会骑马、平原人会种地一样,是个常识。

    不只是明朝,历朝历代的财富分配原则都一样。

    的确,我们看到的地方志,或历史,都在说某个文臣身家丰厚,说士大夫大兴土木,留下大型庄园。

    好像封建社会,有权就有钱,有多大权就有多少钱。

    倒也没明确的贬义,就是下意识。

    这样的观点,不是对‘财富’有误会,而是对‘权力’有误会。

    对史册本身的阅读理解有误会。

    史册,记录的是‘名’,不是富豪榜。

    文官有权就有钱,武勋没权就没钱?

    历史从未有这种定义。

    严肃一点,您说的‘权’,那不叫权,那叫‘官’。

    士大夫不是有权,是有‘职务’,是暂时的,换个人,照样拥有那个官职的权力。

    武勋不是没权,是不能有治权,人家是超品地位,世袭的,与士大夫不在一个层级。

    权力场的事,映射在百姓身上,从百姓视角看,自古有两种人:一种靠扬名而活,一种靠隐名而活。

    您意会一下这两种人。

    封建文臣呢(治世之臣),就是靠名声活,没有名声什么都没有。

    封建武勋呢(社稷之臣),天生特权,就是靠里子活,他们不仅不需要名声,还会下意识隐匿自己。

    文臣若想展示自己的富贵,必须有对应的地位,必须有对应的名声,这才能保住财富,否则亮出来就是祸害儿孙。

    那些‘光明正大’搞工程的士大夫,大吹特吹,是为了塑造财富的正当性,是在帮儿孙保住财富。

    他不想招摇,但也不得不招摇。

    封建武勋呢,无论哪一朝,都是天生特权,《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