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是啊。”
“胡说八道,勋贵是世袭超品,注定的富贵高门,哪个大儒鄙视过勋贵?”
陆天明眨眨眼,还未说话,徐凤爵就又说道,“哦,我明白了,郎君不会把官场的废话当真了吧?
大儒抨击朝政,抨击武臣都督,从未抨击勋贵门庭,这是两回事,那些年轻士子才对勋贵叽叽歪歪,但他们只要进入官场,很快会被师长阻止。”
“我靠,面子里子,被读书人玩的明明白白啊。”
“也不是,郎君乃实权侯爵,与一般侯伯当然不同,不次于五国公。”
陆天明点点头,拍拍脸示意她睡觉吧。
徐凤爵的舅舅姓杨,镇江大地主、书香门第,永乐朝出过侍郎,之后旁系出了个牛人,杨一清杨文襄。
生母跟随父亲上任,杨一清生于广东化州官衙,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六部尚书做了一遍,两次入阁,官至一品首辅。
杨氏举人进士不断,不可能超越先祖,慢慢也就不入仕了。
但杨氏族学聘请大儒,对外讲学,世代资助寒门学子,各地游学的士子到镇江都去听课,影响力不次于当朝大员,非常标准的士绅大族。
镇江又是河运中枢,李素、冯铨、孙承宗、孙传庭等人游学江南都去过杨家,可以想象这家的影响力。
上代唯一嫡女嫁给徐弘基后,杨家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没有掺和东林、复社等学社,现在回头一看,更显上层大族的传承智慧。
腊月二十九,上午巳时。
金川门水关吊桥前站着一堆红袍,徐弘基其实很少露面,他一动身,南京活着的官都得来。
没有打招呼,但一个不缺,这就是徐家在江南的底气。
南京六部官员躲了,国子监、知府、知县、皇城总管太监、织造太监、六部主事等等满满的五百多人。
魏国公、灵璧侯两大主将打头,还有陆天明‘仇人’隆平侯、常遇春后人怀远侯、刘伯温后人诚意伯、郭亮后人成安伯。
更有一个意外的群体,周延儒和状元陈于泰,带着复社核心成员,张溥、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
周延儒早上乘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