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营被拔,今又尽歼出城守卒,城内接连受挫,士气肯定已经落到无可复加,候雨停后攻城,必可一鼓而下矣!”听完高曦、高延霸的献功禀报,崔义玄笑道。
战斗已结束,时已入夜。
李善道尽管也很高兴,谦虚的姿态时刻不能忘有,微微笑道:“我之此计,算不得高明,郭长史、刘贤兄不也都想到此计了么?不过话说回来,此计所以得成,首功不在你我,也不在延霸、沐阳,今日示不备诱敌此战之胜,却是得感谢杨善会。”
崔义玄等对视了下。
房易从问道:“将军,为何要感谢杨善会?”
“设若城中是个庸将,我数万大军围城,他一定吓得魂不附体,守城也许都勉强,又焉敢遣兵出袭?则此诱敌之计,自不能得成。却唯杨善会这等常胜将军,才有胆气,敢於出袭。”
崔义玄、房易从、张文焕等豁然大悟,俱是大笑。
李善道不让崔义玄、杜正伦、于志宁等文绉绉地去写招降书,他这会儿倒是文绉绉起来,摸着短髭,吟道:“老子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又云,‘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又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诸君,诚不我欺,诚哉此理。”
多读书的好处,李善道越来越能体会得到。比如像现在,和崔义玄等这些文士说话时,偶尔引经据典地抛出一句,便十分有利塑造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高延霸、刘黑闼、李文相等浑然听不懂李善道在说甚么。
崔义玄等已是纷纷赞叹。
于志宁说道:“兵家之法,与老子之道一脉相通。然唯强弱之变换,老子之说,知者固多,能用於实际者,寡矣!只由此,即可见杨善会枉有能战之名,不如将军多哉!”
“长史盛赞,岂敢当之!”于志宁、崔义玄等的神色,收入眼中,李善道晓得自己适时的这句“拽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心满意足,毕竟《老子》此书,因魏征之故,他才刚开始看,如果说多了,怕会露怯,便见好就收,不再就此话题多说,改看向帐下站着的一身泥泞、血污的高延霸、高曦等,呵呵笑道,“今日诱敌此战之胜,沐阳、延霸,你俩冒雨杀敌,大大辛苦!你二人之斩获、战功,且先计入功劳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