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章 汗似浆出读汉檄(2/6)
的是,还给了一句评价。

    “鼠窜亡命,稍得苟全,已属万幸,而不候时变,复以匹夫戴罪之身,结区区一轻侠以再谋异,不虑自身之危,致丘君明、王季才之死。其之不识尺蠖之屈,志大才疏,由此知矣。况既已再谋,弃妻亲以自逃。冤哉!丘、王义士屈死;惜哉!王女何辜?快哉!丧家之犬复遁!”

    评价李密不识时务,不讲义气,不讲亲情,为一己之私,害死爱护他、藏匿他的丘君明等。

    檄文的中间部分,仍以李密的“不讲义气”为着重点,则是又详细地描述了他从梁郡再次逃走之后,辗转各处群雄,无人肯收留他,唯翟让收留了他,并极其礼重於他,且在起事后,主动拥李密为主等等的事体,但末了,却换来了甚么?被李密鸿门宴杀了。更令人发指的是,李密杀翟让时,还不是从正面杀的,是从背后刺杀的,“观以古今,小人至此者,斯有之乎”?

    檄文的后边,对李密的“不义”做了个总结。

    把李密当年跟着杨玄感起事时,曾向杨玄感进过的一个建议,给掂了出来。

    杨玄感那个时候打不下洛阳,隋大将宇文述、来护儿率领的援洛兵马已经将到,杨玄感感到了危机,向李密问策。李密以“元弘嗣统强兵於陇右,今可佯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得诈众西进”来建议他,可以改向关中进兵。但在兵到阌乡县时,杨玄感被追兵追上,於是兵败。不过李密那时趁乱逃走了,间行入关,进了潼关,再之后,就是李密被抓到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李密献给杨玄感的这个计策,“佯言”也好、“诈众”也好,不能说有毛病;他趁乱逃走,也不能就说是他“不忠”,可凡事就怕细究、比较。

    兵不厌诈,是没毛病;危时保命,也不是错,但李密的此策,说到底是“哄骗部曲”的计策;西进关中是他的建议,杨玄感兵败临难之际,他自己逃走,说到底也可称“不忠”。

    由乃将他此事掂出,佐以檄文前、中部分所指出之李密之“不义”的种种行径,在这种已经塑造出来的气氛和语境中,李密的这个“没毛病”的“对策”、可以理解的“逃走”,也就“有毛病”,也就令人不齿,成了他一贯“奸诈”、“不义”的证明了。

    总结过后,檄文的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