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在河内,留下在弘农等县的其之诸将,俱非名将,兵马合计也不多,那他亦确实是没有理由不赶紧东走洛阳了!
於是,其意遂决。
就在李密读完李善道檄文的次日,他传令三军,拔营起寨,东赴洛阳。
留下了虎牙郎将桑显和,领其部屯守潼关北城,作为阻击唐军追击的断后之部。
张怀吉对他留桑显和屯驻潼关北城,做断后部队是有意见的。
这位桑显和称得上勇将,可谋略不足,加上在河东县的那场败仗,他已两次败给唐军,两回都是先胜后败,这且也算了;尤其不久前,奉屈突通之令,发生在潼关的夜袭唐军的此一仗,桑显和不但又是在取得先期胜利,唐军三营,唯李建成与刘文静所在之营尚得仅存的情况下,居然令兵士就地开饭,而且结果被李建成、刘文静等抓住战机,发起反攻,致使其全军覆灭!
谋略不足,果断不足,又是已经本部精卒尽没,现所统之部是屈突通另拨给他的。
使这样一个连败的将领、这样一支上下不熟的部队断后,怎么可能断的了后?
但张怀吉只是个信使,屈突通军中的安排,他置不了喙,亦只能由得屈突通这般布置。
可张怀吉已经料定了,桑显和是没有能力为屈突通及其所率之骁果主力断后的,所以在屈突通率部东走的当天,就急遣从吏,赶去弘农县,禀报秦敬嗣,建议秦敬嗣最好是立即就出兵西来,接应屈突通部,以防桑显和及其留守潼关北城之部断不了后,屈突通部被唐军追上。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张怀吉的先见之明。
他的这道急禀,在两天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甚至超出了张怀吉的预料,这位桑显和在屈突通率主力东走之后,他连守潼关北城都没守,莫说断后,阻挡唐军追击了,他直接就把潼关北城献给了李建成、刘文静。
——这其实可以理解。主力都走了,留下他这一部,部曲还都是新拨给他的,即便桑显和愿意断后,新拨给他的这些将士们是怎么想的?桑显和哪里知道!唯一的选项,他只有投降。
接到了桑显和的降书,闻讯知了屈突通率主力已然东去,李建成、刘文静当即率兵追击!
数万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