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诚想了想,干脆送给关系较好的几家人养。
日后村里不但养猪、养鸡鸭、稻田里养鱼,还能养羊。
走的那天清晨,十里八乡男女老少都来送别。
不是因为周诚国公爷的身份,而是周诚让大家躲过北狄人的屠戮,安然度过几年天灾。
并让大家将来不会再饿肚子。
对小老百姓来说,周诚无异于是再生父母。
周诚骑在马背上,跟沿途认识不认识的人道别,心中感慨无限。
他周诚也有被群众自发相送十里的一天。
杜武同样万分感慨,他二弟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功夫,百姓都记在心里。
“大郎哥。”
看到顾善,周诚下马。
当年那个瘦小可怜的孩子今年十二岁,已经有周诚肩膀高。
“阿善,并不是只有走科举才能过上好日子,学好我给你的种地和养殖的法子,多思多想,同样能过的很好。”
顾善很聪明,认字算术都学的很快,但他做文章就不行了,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跟周童生学了几年,远不如比他小三岁的周全。
顾善想做官,可惜没有念书的天赋。
科举这条路是走不通,只能继续种地。
识文断字,会种地会养殖,将来极有可能会接替里正的职位。
周诚一直觉得天下太平的情况下,做个自给自足的农夫比做官更为悠哉。
阿善郑重点头:“我记住了大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