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的好处。
“康哥,留个电话,要是明天我们还去,给你打电话。”
苏凌风对阿康道。
“好嘅。”
阿康到旁边商户,借了纸笔,写了个号码递给苏凌风。
“一早打,晚了我就出去跑客了。”
“嗯。”
苏凌风领着任勇和马磊到菜市场去。
找猪肉铺去问。
广粤人对猪脚饭有着浓厚的情怀,好多地区都吃,就像河豫的胡辣汤,山鲁的杂粮煎饼,川渝的火锅。
因此他们当地人对于猪脚的消耗量很大。
但这个年代,单靠咱们的产量,严重供不应求。
要是靠屠宰场拉来的,一头猪就四个脚,想想也就知道了,运气好才能买到。
好多猪肉铺,猪脚都预订到几天以后了。
“小码头”的货哪来的?
九龙港拉来的,他们也不产,就是过个路,货源是南美老墨那边的。
咱们的印象,老墨好像只玩地下道那一套,实际人家养殖业也发达,属于产量过剩,就得靠出口消化。
不过他们有些惨,隔壁就是老美,老美比他们产量还高,别想往那边销。
他们只能舍近求远,往咱们这一片运。
也多是咱们广粤这边的人,到那边跑船。
这些货都是“冻货”。
没想到吧,80年代“冻货”就流行了。
许多人挖苦说,这些肉是“僵尸肉”。
只能说,真有眼光,确实如此。
真有“百年老肉”。
只是这年头,限于种种原因,这种“冻肉”还很少,多是苏凌风找的这种“小码头”拉来的。
后来就用集装箱搞了。
这些“冻肉”拉来,用水化完冻,肉铺都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尤其是猪脚这种,处理完跟新的也没什么区别。
不是行家看不出来,因此都是当鲜肉卖的。
客户很好找,苏凌风来的这个市场,十多家卖猪肉的。
一听苏凌风有大量猪脚供应,都要订货。
一家几十斤,几百斤的。
苏凌风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