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大皇子与二公主也闻讯赶来。
大皇子神色焦急,跪在床前,关切地道:“父皇,您要保重身体,儿臣愿分担朝政之忧,您只需静养便是。”
二公主温柔地握住皇帝的手,眼中含泪,柔声道:“父皇,您是我们的主心骨,万不可再如此操劳了。”
皇帝看着儿女们的关切之情,心中微微一暖,轻声道:“你们一片孝心,朕明白了。等朕恢复之后,定当悉心教导你们朝政,为朕分忧。”
翌日,皇帝的病情传遍了整个皇宫。
太后听闻皇上昏倒,不仅未露出一丝焦虑,反而暗自冷笑,心中暗忖,皇上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正是立储的时机。
她召来大皇子与朝中几位重臣:“皇上之身安危,乃是国家大事。若迟迟不立储君,将来动荡之患如何得以避免?哀家认为,大皇子仁德有礼,应为储君之选,各位爱卿怎么看?”
朝中几位老臣相视一眼,纷纷附和:“太后所言极是,皇上体弱,早日立储乃是稳固国运之举。”
大皇子拱手道:“太后厚爱,儿臣不敢妄言。只是父皇之意才是决断,儿臣唯愿父皇早日康复。”
太后微微颔首,眼中透出满意之色,温声道:“皇上病重,你身为长子,理应为国事分忧。皇上仁厚,未曾立储,朝中人心不稳,若由你担任储君,也可一解众人疑虑。”
随后,太后决定亲自前往御书房,劝皇帝尽快立储。
皇帝尚在休养中,见太后前来,微微一愣,勉力支起身子,问道:“母后,你怎么来了?”
太后微笑道:“皇帝劳累成疾,哀家如何能坐视不理?如今你身子不好,朝政繁杂,哀家只盼你能早日确立储君,以解众人悬心之忧。”
皇帝闻言,脸色微微一沉,冷冷地回道:“母后,储君之位乃国家大事,朕心中自有计较,不需操之过急。”
太后见他不悦,仍不死心,继续说道:“皇帝过于仁厚,未立储君,朝中人心不定,哀家不过是为你分忧,何况众皇子仁厚,亦有才德,应早日立储,让他们也好早日历练。”
皇帝的脸色愈发冷峻,摆手道:“母后此言多虑了,储君之事,非一朝一夕可定。如今朕尚有余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