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一段意难平后,不禁长叹一声,他深感国有幸士,好奇他大唐国柱将倾之时,也会有人抗天吗?
只是,他对天幕中那段弹幕颇感兴趣,道:“没想到朕百年之后,大唐的百姓居然会到昭陵去哭诉。这说明,后世的百姓在大唐受委屈了啊!”
“千古贤君莫过于大家您啊!百姓追思您,那不是更证明大家天命所归,将国家治理的极好,才能被百姓如此追念嘛?”长孙无忌立刻就迎了上去,但他的好言并没有让李世民接受。
“朕只希望百姓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让他们丰衣足食,念着大唐的好”
“还是大家的胸怀宽敞,臣想的就粗鄙了不少。”
魏征打断了长孙无忌继续的溜须拍马举动,道:“陛下莫不是因为天幕提及您几句就骄傲自满乎?虽说一代人不能竟百代之事。
难不成皇帝陛下您这一代之事已经完成了吗?
在臣看来,陛下只有时刻谨记历史的错误,明白其中的得失,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
“魏卿言之有理。”
李世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心中不禁想道:魏征啊魏征,你怎么就这么不识趣呢?朕忍!
大宋
“文先生一路走好!俺这大宋幸得先生啊!”赵大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哭过的次数都没今天这么多,先是看见正义之士负帝南逃,一路跌跌撞撞的护持大宋的国运。
哪怕最后失败,也是毅然决然的殉国。
没想到,这大宋最后的宰相,也是这样一位英雄。
鞑子的皇帝许以高官厚禄,都不能打动其内心,足以可见此人意志坚强。
“国家养士三百年,国灭之际有如此仁人义士愿意匡扶俺大宋国柱,这也说明大宋善养士人的政策是对的,”赵匡胤对天幕的意难平下达了建设性的意见。
首先,他先盖棺了论题,然后。
“既然我们已经从天幕中知道了不能以文御武,丧失锐气。但也不能因此而压低文官的地位,放纵武官的结局就是五代的乱象,武人治国,嚣张跋扈,目无法度。
这也是不可取的。
就像天平,文官和武官,需要平衡,一方过重,都会导致天平的倾斜,最终导致整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