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一月下令罢兵。
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二人原本就有仇隙,史学界研究认为是范睢担心白起此战之后功高而压了自己。
而秦昭襄王在此战后也因为白起功高震主产生了猜忌,这才有了后面秦国的一系列败笔。
于是秦昭襄王没听白起的建议,在失去时机的情况下攻打邯郸,结果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战败。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已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过半。
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
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
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帷幄。
因此长平之战更能反映出秦军的真实水平如何!
虽然在事后,白起的所作所为令人不耻。
但是在此役中,秦军在临时组建如此大规模兵团的情况下,依旧表现出这般执行力与战斗力不得不叹令人赞叹。
这支部队,这样的训练,放之历朝历代都难以有人与之匹敌。
只不过,强梁者不得善终。
在以统一为大业的情况下,秦国奉行这种体制还能行得通。
不过,在统一之后,繁重的兵役和高压的训练便会拖垮渴望和平依旧的百姓。商鞅在变法之时便说过,“国强而不战 , 毒输于内 ”。
当四海归一后,秦始皇依旧大规模用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