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11章 请陛下称太子(1/3)
    【王勃他少年时候就聪明过人,和后来宋朝的晏殊一样,有着“神童”之称。

    据说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大儒颜师古的《汉书》注解,认为当中有很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这就相当于今天的二年级学生看了刘心武解读红楼梦,还写出论文来批评他,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不过,这也不正说明了其人才傲之高吗?

    唐高宗李治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考察吏治民风。

    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信中展示了他雄姿英发的少年气质。

    刘祥道读了后,很是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少年英才。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选拔人才的社会机制还是相当健康合理的。

    于是高宗皇帝召见了王勃,金殿对策,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高宗倒也龙颜大悦。

    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可以说是少年成名,春风得意。

    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一时间声名鹊起,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着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

    到这里王勃可以说是轻松走向人生巅峰了,但王勃的聪明也只限于文学艺术方面,政治嗅觉很差,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弱智。

    所以他没多久就惹祸了,写了个叫《檄英王鸡》的文章。

    事情是这样的:大家知道男孩子天性好斗,喜欢打仗的游戏,当时诸王子们也只有玩斗鸡、斗蟋蟀等玩意儿。

    王勃一时动了童心,竟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

    王勃这篇文章不过是写着好玩的搞笑文字,唐高宗见了却勃然大怒。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想起来自个兄弟间争斗的往事,而且父辈李世民兄弟自相残杀的情景也相去不远,历历在目,兄弟之争正是唐朝政治的敏感词。

    而高宗李治,作为皇后的幼子,本来性格也是纯孝仁宽,无心与太子兄长争皇位的。

    但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这样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犯了个和秦始皇一模一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