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夏史上最著名的历史博主,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他是才华横溢的正直史官,却因为说了几句大实话被处以极刑。
他忍辱负重了半生,耗时十三年写了一本畅销几千年的史书。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史圣”司马迁的一生!
研究中国历史,必以《史记》为宗。
倒不是说《史记》里的所有记载都准确可信,这是任何史书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他比《春秋》的作者以及后来的史书作者不但更具才略,也更可信——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真正的太史令。】
“真正的太史令?”刘恒道:“莫非是一个如齐国太史一般的刚直人物吗?”
“敢于直面皇帝的威严而写下公正的历史,这样的人他的品格是值得赞扬的,就是可怜了当时和他作对的人啊!”
孔子:“夫子我写的《春秋》怎么了?我又没说那是正史!”
“只是用我儒家的教义来阐述和描写一段时期的历史罢了!”
“天幕之人乃是正经的史家学者,肯定要比我这个外行写的好啊!”
【约公元前145年前后,司马迁出生于夏阳龙门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祖上好几代人都是给达官贵人算命的,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家族才转行去做了史官。
他的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识广博,深通天文历算,喜黄老之学,立志以继《春秋》修史为己任,这些都给司马迁以很深的影响。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祖上几代人都是达官贵人的贵客,可司马家却没有积累下丰厚的家产出来。
相反,司马家的藏书十分的多。
司马迁十岁随父到长安后,开始学习古文书传,每天都要带着他去学习很多的历史资料。
这还不够,他老爹还给他找了另外的两个老师,有一个是当时经学大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跟着学习《公羊春秋》,又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司马谈相信,在自己和文学界两位大佬的培养下,儿子一定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那就是梳理华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编写一部具有史料记载意义的典籍,但这是一项漫长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