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34章 乌台诗案(1/4)
    【此时在密州的苏轼倍感孤独,他想念自己的发妻,想念自己逝去的父母,想到自己多年不见的弟弟。

    于是,在公元076年的那个中秋节的夜晚,他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被誉为千古中秋词之冠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这首词的解读早已汗牛充栋,东坡居士以天纵奇才,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皓月当空、清逸旷远的无垠境界,已不需要我们在此多说,我们只管欣赏就是了。

    不过,苏轼虽然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第一中秋词,但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之前盘点过的辛弃疾,也曾写过一首与之不相上下的中秋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自古中秋诗词,皆以思乡、怀人、吊古为基调,辛弃疾却突发奇想,借鉴屈原的《天问》,通篇向月发问,读来一气贯通,酣畅淋漓。

    这首词完全打破了前人咏月的框架,开创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不愧为不拘一格的豪放派大宗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道: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此作写的中秋毫无绮罗香泽之态,亦无绸缪宛转之度!”欧阳修抚掌大赞,回想起自己当初批阅苏轼的文章时给出的评价,更让他有了一股识人之明的快感。

    “不愧是老夫挑中的人才啊!这就是大宋的未来!”

    “一首《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