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34章 乌台诗案(3/4)
不已。

    没想到一向耿直爽快的东坡先生,在生死面前也有如此“落魄”的时候,不过,朕就算被奸人逮住苏先生的毛病大加攻击,最后也不会真的拿人家咋样吧?

    咱大宋可没有杀士大夫的前例!

    最后,应该就是恐吓恐吓苏先生,然后再给他流放的地方去当个闲官的。

    “圣主!嗯,好教大宋的官民知道,在天幕文人榜上赫赫有名的苏东坡,未来注定流芳百世的苏轼先生!”

    为什么要加前缀呢?不然怎么衬托我这个皇帝的位格?

    “咱也是让人家口里大加赞赏的英明圣主啊!”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也成为了苏轼一生中的转折点。

    当时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

    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甚至,就连宫中英宗皇帝的皇后当时的太后高滔滔,仁宗皇帝的皇后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都在问苏轼替宋神宗求情。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就连他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大家努力下,就这样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而黄州,也成为了苏轼人生中极尽升华的最后一处地方,从这里走出来了一个洒脱豁达的苏东坡。

    从这里,苏轼变成了那个后世人人仰望的东坡居士,也是从这里,苏轼慢慢的了解了更多底层的生活,了解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初衷,看到大宋最真实的情况,更将心比心的认知了那位“祖宗之法不足畏”的宰相之心到底有多大。

    他,从黄州开始,变为了东坡先生,也从旧党中人变成了新党支持者。】

    “纵然入狱又如何?意气风发!意气风发矣!”李白看着苏轼入狱后被多人相救,最后平平安安的走出了必死的局时,就如同看见了自己的偶像一样。

    那位也是到处作死,怎么都死不了的“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