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37章 赤壁赋(2/5)
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宋代不是隐逸的时代,知识分子在宋代面对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政治舞台。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北宋最优秀的士大夫始终都知道要约束皇帝,要帮助皇帝成为圣君。

    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意于词的创作,在当时的他看来,唯有帮助圣上成为明君的策论,才是文章的正道。他对王安石变法、对科举改革有一些独特认识,想让皇帝接受,以此来改造这个世界。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开始了词的创作。他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词不为朝廷,也不为帝王而写,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

    词原本不是文章的一种体式,而是唱歌的歌词,把文字填到乐谱中。当时,词坛最活跃的是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词被广为传唱。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被正统文坛轻视,到了苏东坡这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言志与载道的文学形式。

    苏东坡用歌词来写自己的内心的理想之意,用作诗的方式来写词。他抛弃了代言体,使用了“我”字。

    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苏东坡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岸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吹剑续录》记载,苏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就问幕士:

    “我词比柳七何如?”

    幕士回答他:“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但正是这种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仍旧能保持一份自由天真,在豪迈的词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细腻之笔。

    他可以写历史,如《念奴娇》,可以写兄弟之情,如《水调歌头》,可以写夫妻之情,如《江城子》。他改变了词的题材,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入词。

    人们喜欢苏东坡的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对生活充满了爱和眷念,会发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