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和刘备的思考十分契合,大家千万别觉得取荆州,夺益州,然后西、北两路攻曹就单单是诸葛亮的想法,这一点其实刘备也早有此意,只不过诸葛亮把刘备的构想细化,通过战略、计策的方法来提高了实现这件事的可行性。
因而,三顾草堂得卧龙,并不是说刘备就完全信赖诸葛亮,毕竟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多年来的政治、军事经验教会了刘备:为君者,不可轻信于人,御下者,不多授权于臣。
另外,诸葛亮出山时,才二十多岁的年纪,而这时候刘备已经四五十岁了,一个中年人会完全信赖一个年轻人?
即便这个年轻人很有才能和想法,但是年纪上的差异,注定了两人之间还是会有一定的代沟。
火烧新野,携民逃亡,这步棋的上半段是诸葛亮的意思,曹操携大军进犯,如果匆匆弃城逃亡,那么,刘皇叔就一定会背上贪生怕死的名号,这和刘备一贯的为人理念有冲突。
但是,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新野城是绝对守不住,如果不弃城,刘军必亡!
到这一步,诸葛亮必须要想到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够保住刘备的名声,还能够正大光明的弃城逃亡。
在斟酌数个时辰之后,诸葛亮制定了火烧新野的战术,大开城门诱敌深入,在城中堆满易燃物,待曹军到达,以火矢引燃新野城。
然而我们知道,就算是火烧新野城,对曹军的伤害也并不会太大,但为何诸葛亮执意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以战术攻击来掩盖刘军逃亡的狼狈,这样撤退就显得堂而皇之。
但是,这之中存在一个问题:新野城中的老百姓该当如何?难道也葬身火海?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城中百姓当弃之,曹军需要人口,对于城中百姓,曹操是不会伤害。但是,刘备的看法却是逃亡需要携带百姓同往,不然将与新野城共存亡。
那么,刘备难道真的是爱民如子,以至于对自己生死无所顾忌?
其实不是,曹操此次攻新野是携带骑兵而来,如果刘备弃城逃亡到江夏,路途上多是平原地带,不利于军队大规模的逃亡。
但是,如果携带百姓同往,虽然目标较大,但是这至少可以保证曹军无法放开手脚,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