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命郑和替他颁布指令,册封归顺小国。
这些内容,都是有相关记载的,曹嘉宁对明清时期的历史非常了解。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被永乐帝予以重任,担当大明使臣的郑和,竟然敢贪墨贡品。
爪哇王赠与赵王一套黄金首饰,黄金铤10枚。
暹罗王赠与汉王黄金、宝石、牙雕,黄金铤10枚。
这里面说的赵王,是大明宗室,封爵【汉王】——朱高煦。
赵王,同样是大明宗室,大明朝第一位【赵王】——朱高燧。
这两位,可以说是大明皇室中,位高权重的人物。
按照正常逻辑,郑和应该主动巴结大明皇室宗亲,拉近双方距离。
这样,他以后才会有更多机会,代表大明出使海外,获得更多好处。
“唉,不对!”
曹嘉宁猛拍一下大腿,猛的反应过来,他不能用常理来判断郑和的所作所为。
因为,这个时候的郑和,已经不是第一次下西洋的小太监。
他手握无数金银财宝,手中掌握2处海外宝石矿,说一句富可敌国都不过分。
这里,还要参考一个重要事件。
这个时间点,永乐帝大费周章的编纂《永乐大典》,耗费大量国力。
永乐帝是个不安分的主,编纂《永乐大典》已经让大明入不敷出,劳民伤财,全国各地闹饥荒。
而永乐帝在这个时间节点,还要对外作战,主动发起战事。
郑和下西洋,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永乐帝赚取足够经费,一方面支持永乐帝编纂《永乐大典》,一方面支撑他对外作战。
郑和数次下西洋,完美完成永乐帝交代的任务。
不仅开辟出一条海上贸易航线,大大促进大明和海外各国的贸易,同时带回许多海外特产、贡品等等。
曹嘉宁有些怀疑,郑和连续5次下西洋,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手中掌握不计其数的珍贵宝石,珍贵黄金首饰,他可能飘了。
作为一个富可敌国的人,已经没必要继续在茫茫大海上冒险,老老实实退休,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不好吗?
当然,这只是曹嘉宁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