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十分宽敞,估摸着能坐一排人,这会儿铺了软和的丝绵绣花垫,明洛顾忌着尊卑有别,只坐了半个屁股的位置。
“要多加引导,一定要多教,十遍不够就一百遍,要有耐心。”明洛给了个非常普世的答案。
“多教什么?”李秀宁抿了口热茶,向明洛示意着案上其他糕点。
明洛配合地拿了块兔子形状的糕点,含蓄地咬了一口。
“所有的。等日后大郎进学,学着识字认字了,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明洛委婉道。
李秀宁则讶异道:“大郎还能读书?”
“怎么不能。就是进度缓一些,得因材施教,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就算了。”明洛完全是设身处地地替这倒霉孩子着想,尤其什么《尚书》《易经》压根不是人能看的。
“比如?”李秀宁眨了眨眼。
在这半年的入乡随俗后,明洛有了相当程度的‘文化常识’,唐朝幼童启蒙可不读三字经百家姓啥的,万一一不留神说漏了嘴,旁人只会用古怪的目光看着你。
好在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古代三大发蒙教材的最后一个一一千字文,在唐朝已悄然登场了,四字一句,对偶押韵,因着好读易背,又涵盖面广,算是家喻户晓的基础入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