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宁阳县专门用于宝钞兑换的铺子就临时取了个宝钞兑换处的名字。

    说实话,杨大知县一直对宝钞这个名字嫌弃万分,因为大明时期的宝钞其实有两重含义,一重是户部下属的宝钞提举司所发行的纸钞,而另一重则是和惜薪司、钟鼓司、混堂司并列的内廷四司之一的宝钞司所发行的草纸,也就是专供皇室用的厕纸。

    但是没招,朱重八那老登估计连宝钞司造出来的草纸叫什么都不知道,恰好宝钞提举司造出来的纸钞又能当钱用,自然就成了朱皇帝心里真正的宝钞。

    满脸嫌弃的撇了撇嘴,杨大知县才往兑换宝钞的铺子里走去。

    铺子不是很大,但是也不算太小,一进门就是柜面,柜面后是几张桌子和凳子。

    负责给百姓兑换宝钞的是杨大知县从一众伤残士卒当中挑出来的几个识字的,在连夜教他们背熟了各种面值的宝钞以及怎么记账、怎么识别真假之后,就把这几个伤残士卒安排到了铺子里开始上班。

    巳时上班,酉时下班,每旬轮休一天。

    每天上班之前,这几个士卒要先去县库里把宝钞和铜板、碎银子搬到铺子里,下班后则是要把宝钞和铜板碎银子搬回县衙的库房。

    麻烦是麻烦了点儿,可是在没有金库的前提下,麻烦也总比出现其他乱七八糟的情况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