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当年邓三公帮着买来的两大家子,卢家与何家,两家各司其职把杜家的桃林和桑园打理的井井有条。
至于看守院门,两家也都自行商量,基本上事事都不需要杜行舟怎么操心,杜行舟也就渐渐的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办,自己只要看到结果就好了。
本来想的是,最大程度的发挥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给自己省点事,只是不防,两家本来相对朴实的家奴随着杜远志身份的变化。
杜行舟发现他们起心思还是两家孩子结亲之后生的第三代……
因着是在乡下,并非官宦大家,给的月银不多,有些人家甚至不给。杜家还算好的,一年三身新衣,一个月一人五十个钱,吃住生病啥的都是主家花钱,何卢两家基本上没有花费。
两家一开始的打算是等多攒点钱先把儿子赎出去,做了良人,女儿嘛,要是运气好有人愿意赎就赎出去,要是没有人愿意就再等等,主人性子好,也许自己家里一求,就一分钱不要的放了也是可能的。
真是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不行就让儿子去给女儿相个小地主去人家做妾也是个好出路。
反正他们的孙子只要是良民再过一代,就也能和这两位少爷一样读书了,他们家的门第就会彻底改变。
可谁知杜家日子越来越好,京里还有一个做了大官的舅爷,两家下人的心思就不约而同的改变了。尤其是陈忠每次来的时候,那些亲随跟本没有一个会给他们甩脸子,个个陪着笑。更让他们迷失了自我。
在外做良民也就一个名声好听,日子过的比他们困难的多,他们每隔天就能吃到一次肉,做的活也不是太累。果子熟了有果子吃,鱼养大了有鱼吃。
不和三姓村比,和其他附近的村比,那些村民衣服上的补丁都比他们的多。他们也是上工的那衣服打着补丁,其他的衣服可是一点补丁也没有的。
若是让自己从良了,按世人的眼光,没几个能看得起自己。
想娶个好媳妇更没啥可能,还不如就在这里待着,这里月月有银两个少爷又上进,还有舅爷那个靠山,日子过的比那些泥腿子不知道舒服多少。
有舅爷在朝堂,两位少爷读书又用心,保不准没几年就能考上进士做了官,等到那时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