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宗昌开始还四处参加文会,他自觉做为夫子,古州府的地界,就没有比他更优秀的存在,不相信可以看战绩。他觉得息不愁没有馆坐。
只是后来文会之时总有人拿上回的碑文做伐子,取笑于他,一来二去的,他也就不去文会,安心在家里,等人上门了。
齐宗昌在家里等了一两个月,只有三家上门请他去坐馆,且来的人还是以前自己看不上的那种。若是其他人,低头坐馆,先把学生好好培养起来,后面也就不愁了。
齐宗昌不这样认为。
他想着,自己是什么人啊,来往的是五品官员,和将军都把酒言欢过,去这几户下贱的商户人家坐馆,太没有面子了。至于县城里,也不是说无馆可坐。
只是其中多是坊间子弟,良莠不齐,齐宗昌又比较挑,张口就是不教顽劣之童,不教打杂之子……
一来二去的,县城里的馆子也没有上门的了。
齐宗昌盯上啥了?士农工商,他觉得怎么也得找个耕读之家坐馆。
普通耕读之家也就是农人,供一个孩子进学堂读书也是已经是倾尽全家之力,如何请不起单独的先生?
请的起的那已经叫耕读世家了,至少也是一地的名门,他们了解齐宗昌底细的,就是名气比学问大,头比身子宽!所以现在他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处如三姓村那样的,举全村之力供养,进村学!
左等右等,就是齐宗昌又一次从文会回来的时候,等来了一个村子——水叶县西台村。
西台村开出的条件也和三姓村无二样,提供住处,也是一处小院供他们家居住。
齐宗昌拿到邀请后又等了小半个月,见没有比这里条件还要好的,这才姗姗而往。
此时时日已至夏至,西台村此次也是做出了十足的诚意,不是说他们县里没有更好的先生,而是此次出资的宗门大头富户在富塘县有铺子,听过齐宗昌的大名。
他们认为本地的先生都是没有名气的,若是这时候能把外地有名气的先生请回族里,一来在族里十分的长脸,二来,听说齐先生的异姓兄弟刘知府的哥哥如今在中书省,那可是皇帝近臣啊!
虽然说关系有点远,但商人想的多啊,要是伺候好了,不说见刘知府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