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恳请始皇减轻徭役,却始终未曾被重视。最后,看到扶苏奏折的始皇甚至懒得再看,随手便将文书丢弃并付之一炬。
在始皇的心目中,修建长城才是头等大事,民众的小苦处自然不在话下。而扶苏所谓的仁慈宽悯,反而让他感到厌烦。
一次次被无视、一次次遭受冷淡相待的经历令扶苏更为悲伤忧心。
他无法容忍人们如同牲畜一般被任意舍弃。
看到无数劳作者昼夜不停辛劳,很多人病魔缠身,每日皆有数百人身倒街头,死后也无人照料。
这样的场景愈发加剧了他心头忧虑。
当长城建成之日,这无数劳工中的大多数恐怕只能长眠于此。
感叹过后,他身边的随从便附和起来:“能有公子关心人民疾苦实在是百姓的福祉。”
那是个打扮得体,衣冠整洁的中年人。
这些都是公子扶苏随身携带的博士与儒生。
扶苏自幼钟情于儒家学说,他的门客中大多数是儒家 。
即便是现在来到边关,他也时常带着儒生供咨询。
儒学之士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当前的大秦,是以法治国,法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始皇帝对改变这种情况没有任何想法。
但对于扶苏而言则是不同的。
他是皇家长子,极有可能继任大统。
儒生因此聚集在公子扶苏周围,希望能逐渐影响他,并寄望有朝一日儒家学问能够广为传扬……
此时听到儒生们的奉承之言,扶苏不禁苦笑了一下。
\"这只是小事,如果我能决定免役,则才是真正的好事。\"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惊叹声。
原来又有人因疲惫过度而昏迷在路边。
这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有人当天在此处晕倒了。
然而监管工地的大秦将士并无同情之意,只是叫人将倒地的劳力抬至旁边并泼以凉水。
如果人还能醒来就让他们回去接着工作,
若醒不过来,那么也只能当场等死。
扶苏实在难以接受此情此景,毅然上前呵责道:
\"人命如斯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