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又一个书吏举着考题贴板走过来,袁清顾不得细想,赶紧抬眸望去,只见上面写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袁清没有抄写,这是五经题,《易经》《春秋》《礼记》《诗经》《尚书》各一道,考生只需取本经的那一道作答即可。
又等了一阵,举着《尚书》考题的书吏终于来了,上面写着:敬忌,罔有择言在身。
袁清赶紧抄写下来。
五经题过后,便是五言八韵诗,题目是:纸作良田。
三道题目抄写完毕,袁清这才重新看向了第一道四书题。
科举有三重,重八股,重首场,重首题,这一场的第一题至关重要,这一道的四书题若答得足够好,后面的五经题与帖诗只要不是特别荒唐,这县试便取定了!
袁清不由激动,虽然时隔半年之久,但那篇文章,他大致还是记得的,特别是破题一句,晋人始则改行以从善,终以徇人而失己也。
述而不作,中规中矩,又道尽题中之意,他当初看时便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直叹前辈才华,自己难以望其项背,还得加倍用功才是。
他提笔正欲书写,忽又想起这题当时是与沈旌一起看的,还讨论了许久,他记得,沈旌应该也记得大概。
同一场考试,二人破题一致,文章内容也大致相同,岂不是有舞弊的嫌疑?
更严重些的,会有人怀疑是陈知县泄题给沈知府,那可就污了两位父母官的名声,而他的县试与府试,掌握在这两人手里呢。
即便后面证明他们只是看过同一篇文,洗清了舞弊的嫌疑,也对名声有碍,想来陈知县也不会给太高的名次。
另外,陈知县出这截搭题,应该就是不希望有考生剿袭前人文墨,这种情况下,还是让你给剿袭到了,也算你的本事。
文章的水平摆在那里,又没有作弊,考官不得不取,但名次也不会太高。
略做思索之后,袁清决定还是自己写。
所幸这两句出自同一篇,截搭得又十分巧妙,两句凑在一起,不会有断节拼凑之感,在截搭题里不是最难的,据说最无情的截搭题都不在同一本书里,类似于,床前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