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说,地方军权、财权都是重中之重,实则不然,都不如地方监察权。

    太子据之所以很谨慎的使用地方监察权,是因为,此例一开,在古代这种信息传代缓慢的背景下,会完全失控,大概率弊大于利,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不说远的,如果历史没被刘据改变,再过几年,便宜老爹会弄出个新官职,

    刺史。

    刺史就是州牧,负责监察地方的官职,监察范围极广“强宗豪右、郡守国相。”

    本来有些监察官职设立,是用来监察皇帝的,刘彻反手一转,把朝向自己的监察体制,全都朝向了外面。

    而刘彻设立刺史的本意,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

    还贴心的意识到,刺史到地方没有编制,故又把天下分为十三州,给刺史安排了个地方编制,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刺史受中央命,下到地方,是凌驾于地方的。

    本来地方最高长官是郡守,说起来,刺史是中央拿来监察地方最高长官的,可刺史的监察权能完全包含郡守的职能,

    实际情况就变成了,刺史取代郡守成了最高地方长官。

    故此,地方从郡县制,发展成了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也就被职权异化,从一个监察官职,变成了地方大员,

    光武帝刘秀曾经尝试通过降品秩,让刺史回到原本的职能,但于事无补,只要刺史还有监察地方的权力,地方官员就得听他的。

    太子据下的每一道令,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他既然看到过未来,就有义务同谋一时和万世。

    石建看向弟弟,

    严厉道,

    “多想想再开口。”

    石庆很敬重自己的兄长,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应道,

    “是。”

    刘据喝了口水,歇了半个时辰,

    点头道,

    “继续吧。”

    神武宫会议又开,太子据扫过众人,

    开门见山道,

    “地方规制重整,孤欲借此机通路”

    马去奴赶紧应道,

    “殿下,左冯翊的路,草民都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