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周代商,二人不食周粟饿死。

    从历史宏观的角度看,伯夷倒像是个愚人,商残暴,被周代之是大势所趋,他却以臣不弑君为由阻止周武王,从他个人角度来看,对父对君,他是磊落的,伯夷不赞同纣王的统治方式,他又没像刘据一样去造反,但每个人选择各不同。

    伯夷这种人,在古代人的视角中,就是善人的典型。

    君、父的思想,于刘据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

    刘据当然有先进的思想可以灌输,类似于人人平等,却太不符合实际了,这等于说刘据是自掘根基,

    他自己就是天下人的君父,天下人要亲之敬之,然后刘据又告诉天下“人人平等”

    疯了?

    而且哪怕人人平等的想法是好的,于此时普及也大概率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历史是存在进化形态的,万不能一步跨太远,

    跨太远的后果是什么?王莽请求打开麦克风交流。

    本地人司马迁自然不知陛下在想什么,此刻他仍沉浸于狂喜之中,

    想拍腿,又不敢太僭越,只能暗中捏紧拳头,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