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同僚们,经过皇帝的一番热情关怀后,现在都可儒雅讲究了呢!
呵呵呵。
他满意地重新跳了出来,高举变法改革之大旗,为自己日后青史留名流芳万古而冲锋陷阵。
整个官场为了这事儿可委实是热闹了一阵子,几方势力来回拉扯纠缠了好几场朝上朝下。终于在卢家被撵出京城,崔家也撸下了一位大理寺卿之后,变法派凭着人数上的优势成功占了上风。
这也就是托了新朝刚立的福,先皇辛辛苦苦打了半辈子的天下,前后也不过就坐了五年左右的江山。有许多的规矩还没来得及立,这不就便宜了现任之君吗?
毕竟剩下的这些当朝众臣们,要么是一窝子造反打出来的刺儿头,要么是一些非常能屈能伸懂得变通的精明世家子弟。
没有那么多的迂腐老顽固,这才得以让承德帝这首道奇葩的立法,能够磕磕绊绊的顺利颁发下去。
反正他立下的就算是开国政令,也没有谁再敢跳出来说什么违背祖训的事儿。
至于民间反响大不大,那还用得着问吗?反正整个大裕在年三十儿之前,非常奇葩的分成了两种状态。
一边对耙耳朵皇帝和妖后江氏背地里破口大骂,夜里气的睡不着时,都得坐起来骂上半个时辰方能解恨。
这一拨人,多为男子和庶出。
另一边则是两极反转,对于圣明的皇后娘娘和道德圣君一般的皇帝陛下,恨不得给他们盖庙立碑。早晚三炷香的祈求上天,一定要保佑这二位圣人,长命百岁,千岁,万万岁!
这一拨人,多为女子和嫡出。
皇帝皇后这两口子,自从把政令给颁发下去之后,耳朵根基本上就没有清净过。总感觉一天到晚的有人念叨他们,耳朵烫的不行。后来烫着烫着他们也习惯了,反正改革么,总得有人站出来背骂名的不是?
是非功过错与对,皆可以留待于时间考证。皇后娘娘非常自信的一扬下巴,表示自己这一步肯定没有走错。对此,皇帝陛下也万分笃定的点头,表示自己媳妇儿绝对不会有错!
要不说这两人能睡到一个被窝里去呢,都不是啥正经玩意儿。
时间就在这声声的谩骂和感恩中,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终于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