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元璋批道:
“赏广智侯白金百二十两、冬衣四袭;尚书余文昇绮帛八匹,衣两袭;工部制军器者,侍中以上,照此减半……”
给钱,就被花了;给布,虽能做成衣服,但没什么特殊标记。
所以。
赐衣,特殊!
衣乃是内府尚衣监所制,往往会高于被赐者的官职,上面还有各种花纹图案,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不过。
批着批着,朱元璋又看到了陆知白呈上的奏疏。
自天冷之后,陆知白进宫的次数减少,奏疏也不多,好似半冬眠了。
只因他向来慵懒,但凡上疏,必是有事。
朱元璋倒好奇,这家伙要谈些什么。
看着有些歪扭的字迹,朱元璋怀疑他是不是故意的,炫耀护驾有伤是吧?
但看下去之后,朱元璋也凝眉沉思起来。
陆知白是在为一众工匠诉苦,讲述他们在作坊劳作的种种可怜形状。
工匠地位为何低下?
其中一个缘由便是,他们大多从事苦力活。就连现代,快递外卖等行业,依然被人看不起呢。
能工巧匠,终归是少数。
而陆知白研究所里,那种脑筋灵活、能做研究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甚至像郭雄文,有家学渊源,虽喜爱与工匠相关之事,却无人将其视作工匠,只因他还有其他诸多身份与光环。
普通工匠,或许仅会一门手艺,一辈子都只能卖力气干活。
主顾说怎么干,就得怎么干,哪有创新的念头。
而在京城给官府服役,是惨上加惨!
又不能接私活,仅凭有限的薪水过活,每天起早贪黑的,着实艰辛。
朱元璋低声自语道:
“还晓得为他人请功,这小子倒是不错……”
朱元璋既知陆知白所言在理,又逢年关将近,他自然要体恤百姓。
于是做出肯定的批复。
史曰:上以工匠之役于京者多艰于衣食,命工部月给米赡之,有妻子者一石,无者六斗,其魇魅、获罪免死罚输作者不在是例。凡给粮工匠四千七百十三人,不给者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