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累坏了吧,快去歇息。”
陆知白哼哼唧唧的撒娇道:“要娘子亲亲才能好~”
……
到了傍晚。
陆知白精神抖擞的起来,一边恰饭,一边思索接下来的安排。
现在老朱对黄森屏的兴趣,倒是比对番薯大得多……
但陆知白更喜欢番薯。
因为可以吃啊!
问题是,从黄如琢这里只得到了两个番薯,这是做种的。
渤泥国到大明,以现在的航海水平,往返一趟,至少要一年。
陆知白原本觉得有些遗憾,但转念一想,粮食的推广不是朝夕之事。
能这么早就得到种子,该知足了!
他打算,接下来就先在栖霞那边,搞番薯试验田。
尽可能多的扦插繁育,然后慢慢的朝四周推广~
晚上,陆知白挑灯写奏疏。
又写了一封信,叫小厮递到周王府。
明天的行程,也是安排得满满的。
次日上午。
陆知白踩着点儿,估计着下了早朝,就进宫去面圣。
朱元璋的书桌上,来自各地、各部门的奏疏,仍是堆成小山似的。
陆知白看了就感觉蛋疼。
单凭这日复一日的自律,他就佩服老朱,更别说要处理军国大事需要的聪明才智了……
朱元璋瞧见他的视线,微微一笑道:
“再过几日,咱的四辅官就要陆续进京了!稍加指导,绝对是比那些翰林好用……”
当下,陆知白只能附和着他。
心里却想,用用你就知道了~
陆知白取出奏疏,呈上去道:
“关于黄如琢,儿臣有些想法,陛下过目。”
朱元璋接过来一看,便点了点头。
简单的说,陆知白希望朝廷派出一队人马,随黄如琢回到渤泥国,在当地做一些研究调查。
比如,当地是否还有更多,能在大明推广的作物?
此外,陆知白还提了一下,黄如琢想要回福建泉州寻亲、祭祖的事。
朱元璋看过之后,说:“你看看黄森屏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