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对,谁不想过太平日子?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

    “小陛下真是英明,分析的头头是道,一下子就把叛乱的局势分析出来了。”

    大明各个时期的人们,听到朱由检的话,也都表示认同。

    历朝历代的叛乱是怎么产生的?

    人数又是从何而来?

    其实,大概率都是曾经的良家百姓,因为走投无路,只能官逼民反。

    这可不是猜想,而是史书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的。

    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也是普通老百姓,只是因为延误服徭役的日期,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起兵反秦。

    而跟随他的那些叛军,也全都是一些老百姓。

    汉朝末年的黄巾起义,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各朝各代,全都是被时代裹挟的老百姓,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

    可无论哪个时代,都没有人像朱由检一样,将这件事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说出来。

    “不是,有必要这样吗?”

    永乐位面,汉王朱高煦挠了挠头。

    作为这一朝中最骁勇的战将,朱高煦一向秉承着战场上的事,战场上解决的思想。

    既然国家出现叛乱,那么第一时间就应该出兵解决。

    所有参与叛乱的人,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蓄意谋反的贼人,都应该严惩不贷。

    这个时候再去纠结叛乱之人的过去和来历,实在是有些妇人之仁。

    不管别人怎么想,朱高煦都不太认同这样的做法。

    其实不只是他。

    就连永乐大帝朱棣,也有点觉得朱由检在朝堂之上,议论这样的问题,确实有点浪费时间。

    西北叛乱,军情如火。

    分分秒秒都极为珍贵。

    说不定就在朱由检庙堂之上高谈阔论时,西北早就已经天下大乱。

    更何况,朱棣向来是一位铁血帝王,从不会容忍任何背叛的行为。

    而且他本身就是造反出身,对这类事件便更加敏感,更不会像朱由检那样有如此耐心,还会考虑什么良家百姓的问题。

    不过,朱由检声称那些此时正在造反的贼寇,是曾经的良家百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