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选拔研习杂学之人金榜题名的事情,引起大明各个时代的士子,还有各种当代大儒的强烈不满。

    “真是搞不懂,废除八股文,选拔这些不学无术之人,究竟对国家和社稷有什么好处?”

    “他们懂怎么治国吗?”

    “我泱泱华夏,自汉朝以来,便以儒学为尊,自唐朝以来,科举取士皆是考取儒家经典,历代先贤都是这么做的,难道他们都不如你一个小小的少年天子?”

    在这些人的眼中,朱由检就是在倒行逆施,荒唐至极。

    废除八股文,放弃儒家学子,简直比改朝换代,谋反篡逆更加十恶不赦。

    正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官绅。

    不管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是谁当皇帝,是谁建立的王朝,最终都必须要依靠他们这些研习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辅佐。

    这是规矩,也是铁律。

    可朱由检的出现,却打破了这条铁律,严重损害儒家士子的利益,让他们纷纷惶恐不安。

    他们愤怒,他们辱骂,他们恨不得在史书上面,将朱由检批的一无是处。

    然而,让他们绝望的是,朱由检只是存在于天幕上,只是一个虚空出现的人,这让他们连报复和惩罚都做不到。

    总不能去报复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吧?

    除了批判和谩骂之外,他们也找不出其他的办法去发泄心中的怒火。

    朱由检的风评,也在他们的口中,逐渐由盛转衰,甚至有不少人将他称之为桀纣暴君。

    跟朱由检比起来,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好像都眉清目秀了不少。

    当然,也有很多思想深邃的贤者,用另外一种角度思考朱由检的做法。

    张居正:“儒学救不了大明,难道这些杂学就可以了吗?”

    王阳明:“世间学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儒学一家之言,概莫囊括。”

    唐伯虎:“什么儒家杂家,到头来,还不都只是一场空吗?又有什么值得争辩的?”

    ……

    【恩科选拔过后,朱由检立刻召开一次大朝会,他准备将最近发生的大事,还有将来要做的打算,一次性在此次朝会上交代清楚,以免很多朝廷重臣心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