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永安县有三家私塾一家县学,要说最好的夫子,定都是在县学里。”

    “不过县学要么有功名在身,要么学识好考进去,今年县学春招已过。”

    县学怕是不行,王氏有些顾虑,所以对于钱掌柜推崇的县学也不是很在意。

    钱掌柜一一说着另外三家私塾,王氏有了自己的思量。

    王氏带着刘氏和钱掌柜道谢就离开了成衣铺。

    接下来,婆媳二人一一去了三家私塾。

    一直到坐上回石头镇的牛车上,刘氏才好奇地问。

    “娘,您不是最看好百川书院,为什么还要去看另外两家书院?”

    “那是钱掌管说的,这书院好坏,得我们自己考量,安哥儿读书之事是重中之重,要慎重些。”

    别人说的,当做考量就行,安哥儿的夫子得要好好了解秉性才行。

    到了石头镇,王氏和刘氏去陈夫子的私塾。

    这会儿私塾刚好下学,王氏二人来拜访的时候,陈夫子刚好空闲着。

    这会儿新的学子已进私塾一个多月,陈夫子听到她们打算送孩子来私塾。

    上下看了二人一眼,表情冷淡。

    “私塾还是招学子的,一年束脩六两,笔墨纸砚和书本家中备好就可以过来。”

    “若我们下月来,晚了两月,束脩能不能减少些?”刘氏不好意思地问。

    陈夫子的脸沉了下来,“束脩是定好了的,若夫人家中不宽裕,明年再来也可。”

    刘氏不敢再说话了。

    陈夫子眉头皱了下。

    王氏上前给儿媳妇解围,先是给陈夫子行了礼,而后淡笑道:“家中确实有为难之处,我们明年再看看。”

    陈夫子有些诧异地看向行礼的王氏,稍稍收了些神色回礼。

    这妇人瞧着是乡下农妇,没想到竟会行礼。

    “叨扰了夫子。”王氏带着刘氏告辞。

    陈夫子抚着胡子点头。

    离开后,婆媳二人买了些家里用的东西就走路回去了。

    刘氏背着一堆东西亦步亦趋跟在王氏身后。

    “娘,咱们不是明年才让狗蛋上私塾吗?怎么还让我问陈夫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