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液”广泛地补充到各个单位之中,而后再从各单位调拨出一部分人员分配至机关事务中心,以此来优化整个机构的人员结构与工作效能。
同时,文涛又效仿后世,打算拿出二十个编制与辽安大学、辽安省财经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面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学院实行选调生政策,进行试点,给出的待遇也非常优厚,实习结束后,定级副科级。
这个提议一上会,就遭到了不少人的拒绝。
而且,还有一些其它单位的领导找到文涛,希望能趁着这次机会让文涛开个后门,能给他们的”关系“解决一下省委机关的编制。
甚至不少领导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最后迫于无奈,文涛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针对借调工作两年以上的公务员,拿出十个编制名额进行笔试面试,通过考试者,择优留下。
毕竟自己也不能太不近人情,在华夏这个人情社会,这种事总是逃不了的。
而且,借调干部虽说名声好听,但也相对比较可怜。
老单位的评优评先跟他们基本没什么关系,而且拿着基层的工资,干着省直机关的活,说不定回到老单位,还得被老单位的领导穿小鞋。
毕竟占着本单位的编制,不干本单位的工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