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回到了位于长安府城南的云来客栈。
另一边,杨逸参加完府试后,他的答卷与众多考生的一同被送到了此次府试的主考官翰林院学士王盛王大人的桌前。
这位王学士四十多岁,乃是刘阁老的得意弟子。他面容严肃,眼神却透着犀利与睿智,性格刚正不阿,在士林之中素有清名。
王学士先是审阅了几份答卷,有的策论空洞无物,有的诗词平淡无奇,
他不禁微微皱眉。这时,身旁的属下见他神色不悦,赶忙推荐道:“大人,这里有一份答卷,或许能入您的眼。”说着,便将杨逸的答卷呈上。
王学士轻轻展开杨逸的答卷,目光首先落在那篇策论上。
杨逸对于“论水利兴农之要略”的阐述清晰而深刻,不仅展现出丰富的知识储备,
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王学士微微点头,心中暗自赞许。
接着看那首“长安暮春景”的诗词,诗意优美,意境深远,
让他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长安暮春的迷人风光。
再看到经义阐释和八股文,杨逸的见解独到,行文流畅,
逻辑严密,字里行间尽显扎实的学问根基和出众的才华。
王学士不禁拍案叫绝,对杨逸的文章喜爱至极。他深知此次府试中能有如此佳作实属难得,
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点杨逸为案首。
三天后,张榜发布的日子到来。长安府的榜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杨逸怀着忐忑的心情挤在人群中,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高高列在榜首时,激动得眼眶泛红。
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不久之后,杨逸收到了主考官王学士的邀请。他怀着敬畏之心来到王学士的府邸。
堂内,王学士端坐在正位,目光温和地看着杨逸。杨逸恭敬地行礼,王学士微笑着示意他坐下。
王学士开口说道:“杨逸啊,你的文章老夫甚是欣赏。不仅文采斐然,更有忧国忧民之心,实乃可造之材。”
杨逸谦逊地说道:“学生多谢大人抬爱,能得大人青睐,实乃学生之幸。”
王学士接着道:“老夫一生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