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上尽量保持各房的权利,譬如家族内设的私塾学堂。
张家设立的私塾学堂,就在张氏祠堂东边的偏房,凑凑挤挤可容纳二三十人,张家子女到了年龄就须来此读书识字。平邻村其他的适龄孩童,如有心向学,也可象征性得缴纳一些费用后来此学习。这个费用主要是聘请私塾先生的钱,张家不从中收取任何费用。如果乡民们单独请先生教书,那这个先生衣食住行均须乡民自己一家承担。而张家此举,承担了请先生的费用最大的一部分,其他求学的家庭,只需要承担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这对平邻村那些本不富裕的普通农户而言,张家所为实是一件利家利人的大好事。而且张家请的先生,也都是周边十里八乡学问精深之人,不但品格高尚,而且治学严谨;毕竟张家还指望着后辈中能够再出些许仙门子弟;如果其他学子中将来也有闻达之人,那也会感念在张氏祠堂求学之恩。
在张家长辈的认知里,仙门之人各个神通广大,道骨仙风,游历四方,救苦救难;因此向道之人必也需要一心向善,积攒功德。如此这般,仙门高人便可得到感召,方能前来点化他家后辈。如若谣言流传不止,张家风评变坏,影响仙门对他们一族的评价,族中不再有人得到点化,那张氏一族的气运也就止步于此了。因此,近期坊间的传闻张家长辈们感到危机。
张小妹背着自己的书匣,跨过齐膝的门槛,来到祠堂前的天井,又绕过天井中刻有“耕读传家”巨石,进到作为学堂的东厢房。
张家的学堂,没有年纪的概念,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在一起读书,好在张家的孩童年龄相差并不是很大。先生则按照学生的课业成绩给他们安排座位,大抵是先生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坐在学堂里较为靠前的位置,只有最后几排留给的是其他普通家庭前来求学的孩子,毕竟这里是张氏祠堂,普通的人家也不好置喙什么。